车轮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,而没有车轮的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凭借电磁感应、靠磁力悬浮运行的车,它与轨道并不直接接触,具有高速、安全、舒适和低噪声等优点。除了电磁悬浮列车以外,还有光悬浮、声悬浮、气流悬浮、静电悬浮、粒子束悬浮等,其中,电磁悬浮技术比较成熟。
最早的磁悬浮构想由德国的赫尔曼·肯佩尔提出;更具现代样式的电磁悬浮列车由美国工程师理查德·波尔格林·杰奥弗里所发明,1959年8月25日正式取得这项发明的专利。1979年,在德国汉堡举行的国际交通展览会上,展出了世界首列磁悬浮列车;1987年,德国修建了实验线路,虽然运营安全,但是昂贵的建造费和预期的亏损,使这项技术无法获得商业经营的许可;美国于1960年开始研究磁悬浮列车,1975年也因类似的理由被迫叫停;英国伯明翰低速磁悬浮在经营了8年之后,也于1996年取消。中国的磁悬浮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,2000年7月,上海市立项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磁悬浮列车运行线,并于2001年3月正式在上海浦东新区动工。2002年12月,磁悬浮列车首次试运行通车,2004年4月正式运营。
目前磁悬浮列车最大的问题是空气阻力,为此有人开发真空磁悬浮列车。目前进行真空管道磁悬浮技术的科学研究的国家只有美国、瑞士和中国。美国采用高真空管道方式;瑞士将真空管道设置在地下隧道之中;中国的真空管道采用的是0.5个大气压。
相对于时间、经济、污染成本较高的飞机和低速、安全性和舒适性难以保证的汽车、火车,低能耗低污染的真空磁悬浮列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《科学史上的今天》每天一个科学小故事,书问阅读持续发布中,欢迎关注!
电子纸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