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,纵观历史,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材料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。从古至今,人类经历了石器、陶器、青铜器、铁器时代之后,现在进入了新材料时期。从追求完美与纯净,到掺入杂质以求优异特性,从晶体到非晶体,从导体、半导体到超导体,在新材料世界中,人们寻遍材料的各个角落,以期获得所需要的优异特性和特殊用途。
近十几年来,在材料世界中,人们又有了一个特殊的发现。当材料的颗粒变得极小,或者当材料在它的某一维尺度上变得极小,小到纳米(1纳米=10-9米,即十亿分之一米)数量级时,会显出奇异而绝妙的性质来,这就是纳米材料。这个现象首先被德国物理学家赫伯特·格莱特所发现。格莱特成为纳米技术与理论研究的最早领航者,被人们尊为纳米科学之父。
1981年10月13日,格莱特在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里,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。他认为,当材料的尺度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会显出奇异而绝妙的性质来。1984年,经过3年多的努力,格莱特首创了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新技术。利用这种方法,获得了包括多种金属、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超精细粉末,不仅制备出了首批尺度约为10纳米的新型材料,也首先提出了“纳米材料”这一专用词汇。
纳米材料是介于微观与宏观之间的“介观”物质,纳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与多个领域有着丰富的交错关系。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引发了一系列新的学科的涌现,如纳米电子学、纳米生物学、纳米机械工程学、纳米天文学与纳米地质学等。
《科学史上的今天》每天一个科学小故事,书问阅读持续发布中,欢迎关注!
电子纸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