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到进入20世纪,肺结核仍然是危害人类最大的传染病之一,仅在过去的18、19世纪里,死于这种病的人数已经达到十亿,超过了历次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。1946年2月,美国罗格斯大学医学院教授赛尔曼·瓦格斯曼正式对外宣布,他们发现了第二种抗生素——链霉素。进一步的试验证明,链霉素不仅对结核病有特殊的疗效,还对鼠疫、霍乱、伤寒等多种疾病也有抑制作用,这一发现宣布了人类战胜结核病的新纪元从此开始。由于这一重要发现,瓦格斯曼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
链霉素最早是由瓦格斯曼的学生阿尔伯特·萨兹分离出来的。1942年,萨兹成为瓦格斯曼的博士研究生。不久,萨兹应征入伍。1943年6月,萨兹退伍后又回到了瓦格斯曼实验室继续读博士。萨兹分到的任务是发现链霉菌的新种。在地下室改造成的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工作了三个多月后,1943年10月19日下午,萨兹分离出了链霉菌菌株。1946年,萨兹博士毕业,在离开罗格斯大学之前,萨兹在瓦格斯曼的要求下,将链霉素的专利权无偿交给罗格斯大学。
3年之后,当萨兹突然得知瓦格斯曼从专利中获得了巨额利润,他震惊了。1950年,这位年轻人决定对他的导师和罗格斯基金会提起诉讼,要求作为共同发现者,得到他应有的权益。虽然诉讼胜利了,但学术界却对他关上了大门。
瓦格斯曼此后继续研究抗生素,一生中与其学生一起发现了20多种抗生素,以链霉素和新霉素最为成功。
萨兹从此再也没能到一流的实验室从事研究,只得离开美国去智利大学任教。1969年他回到美国,在坦普尔大学任教,1980年退休,2005年去世,享年84岁。
《科学史上的今天》每天一个科学小故事,书问阅读持续发布中,欢迎关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