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史脉络庞杂、人物众多、事件纷呈、细节繁碎,而且又会涉及到大量技术知识,要写出一本“通史”来,难度可见一斑。本书别出心裁地从“概念”角度接入,通过一个互联网发展史上先后出现的一个个概念(理念)的介绍,串联起事件、人物、历史、商业、思想,来讲述一部“活”的互联网史,而非一个“流水账式”的互联网编年体史。借助这种方式写作,本书旨在传达两个观点:一部互联网史,其实等于一部科技思想史;重视观念的力量,它们推动着科技的进步,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前进。 2014年,中国互联网实现全网联通20周年,世界互联网迎来25周年纪念。这是一个值得庆祝和总结的时刻。关于互联网改变工作、生活、娱乐、学习,这已自不待言;关于互联网颠覆传统产业,以摧枯拉朽之势引爆革命,已在时刻发生;关于互联网催生网络新经济,缔造一系列财富传奇,已不绝于耳。我们已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中,信息化的浪潮下,那么,我们又该如何去全面地认识互联网,理解这股科技浪潮的前世今生呢?我们的观点,你可以不从事互联网业,但你必须对互联网及这个时代有所了解。而了解最好的方法之一便是回顾历史、梳理脉络、正视现在以便展望未来。在国内财经图书领域,有关记录互联网公司史的作品有不少,如《浪潮之巅》、《沸腾十五年》、《十亿美金的教训》等,但是综合地梳理世界互联网发展史的书籍不多,偶有的一两本,要么就是版本过于陈旧,要么就是过于讲究技术层面。换言之,一部面向大众、语言生动、内容通俗,但又不失真失实失味的“互联网史”入门书籍是缺失的。而这就便是《互联网:一部概念史》出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。按照整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进度,它还能作为中国互联网25周年、世界互联网30周年的献礼之作。
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,是由教育部主管、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。植根于“清华”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,秉承清华人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的人文精神,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,迅速成长起来。作为来自一流大学的出版单位,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、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,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,并为促进学术交流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,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,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。目前,清华版教材已在全国一百多所院校得到广泛使用。高品质、多层次的计算机图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一大品牌支柱。20世纪80年代末,在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中,清华大学出版社快速切入计算机图书市场,逐渐成为并一直保持这一市场的领先地位,为发展中国计算机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(展开)